首页>检索页>当前

海外中小城市中国留学生组织文化传播效能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12 作者:吴怡 王瑜媛 陶晴琦 汤兆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不仅对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民间文化交流寄予了更高期望,同时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赴海外求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2023-2024)》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共有102.1万人,他们不仅承担着知识获取与学术发展的使命,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为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深化民间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海外留学人员通过跨文化实践,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已形成多样化的叙事路径。

然而,从传播主体来看,现有关于在外中国留学生组织如何开展中华文化传播以及提升传播效能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从传播效果来看,海外大城市因中国留学生组织资源丰富、人力充足,在策划和举办文化活动方面相对顺利。但海外中小城市在传播资源方面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直接照搬或简单效仿大城市的文化传播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约75%的人口居住在人口不足50万的小城市。这意味着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已成为文化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当前西方主流叙事仍拥有国际话语优势的背景下,研究海外中小城市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文化传播效能提升路径,使中华文化在海外中小城市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推动中华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传统节庆模式在海外中小城市开展文化传播的困境

英国是中国学生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留学生人数占中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14.7%。英国各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例如UK CSSA全英学联、Bath CSSA巴斯学联)是由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为在英中国学生学者提供服务,促进文化交流,丰富课余生活。该组织的文化传播活动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以春节和中秋为代表的传统节庆传播范式已相对固定,形成了“舞台中心化”模式,即大型文艺演出、传统美食摊位与手工艺品展销相结合。这一模式在伦敦、爱丁堡等大城市凭借充足的人力资源、多元的受众群体、成熟的赞助网络等规模优势,形成了正向循环。然而,在英国许多中小城市,“舞台中心化”的传统节庆模式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效能显著下降,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资源分配压力加大。在相同的活动模式下,中小城市的留学生组织须动员几乎所有成员参与筹备工作,导致核心成员的人均工作负荷大幅增加。例如,在巴斯地区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筹备期间,学联组织核心成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已达42小时。此外,合适的场地租赁成本过高,加之中小城市企业的市场规模较小,商业赞助机会有限,使得筹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获取的难度。

第二,中小城市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较少,文体类人才也相对匮乏,留学生组织在举办晚会时面临更大的挑战。春晚节目编排和表演质量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观众需求,导致晚会的吸引力下降。同时,留学生组织往往需要外聘专业人员进行舞台策划、技术支持及演出指导,但在中小城市,这些服务不仅成本较高,且可供选择的专业资源有限,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第三,传播效能衰减。由于活动模式固化且观众群体相对封闭,文化传播面临难以突破现有影响力的困境。一方面,核心成员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限制了创新能力,使活动内容与形式难以实现突破,导致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外籍观众的有限参与和流失进一步削弱了文化传播的互动性,使活动逐渐演变为封闭性的社交场域,而非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平台。

因此,研究如何突破在海外中小城市文化传播困境,缓解“舞台中心化”模式与中小城市资源禀赋错配的矛盾,优化海外中小城市中国文化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能和跨文化交流质量,是中国留学生组织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LMS模型构建的理论背景

为解决以上困境,本文创新性构建了轻量化-模块化-共生性(Lightweight-Modular-Symbiotic,LMS)模型。该模型整合了精益管理理论(Lean Management Theory)、服务接触矩阵理论(Touchpoint Matrix)与共享价值理论(Shared Value Theory),遵循“理论溯源-问题诊断-方案设计”的递进式研究路径,致力于破解海外中小城市资源有限情境下的文化传播效能优化难题。

精益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系统性消除“muda”(无价值的消耗)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海外中小城市文化活动,资源受限主要体现在专业策展人员短缺和活动预算有限。例如,根据2025年巴斯大学中国学联调研数据,学联组织中平均每个团队的专职人员不超过2人,年度活动预算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然而,传统舞台展演模式单场成本高达1万至2万元人民币,导致有限资源难以有效覆盖多场次活动,呈现出明显的资源错配问题。轻量化改造策略通过开发快闪互动展、文化工作坊等轻体量载体,压缩单位活动成本,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服务接触矩阵理论指出,顾客服务体验形成于关键接触点(Touchpoints)的序列化交互。因此,应突破传统线性服务流程,建构模块化体验系统:将服务接触点设计为独立且可灵活组合的互动模块,涵盖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三维度触点。模块化设计允许参与者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通过文化地图自主选择并组合不同的互动模块,形成个性化的服务接触链。这种灵活的组合方式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自主性和沉浸感,也增强了服务体验的多样性和适配性。 

共享价值理论是指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三者并举的战略思维和商业模式。在活动运营中,策划者需要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并实现共享价值。共生性发展模式旨在构建“留学生组织-大学-企业”三位一体合作网络,这种模式强调参与主体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留学生组织提供文化传播的实践动力和创意资源,大学提供场地资源和学生志愿者,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品牌影响力。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合作,留学生组织通过活动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大学通过支持文化活动增强社会影响力,企业则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各方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起到了共同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效果。这种价值共创机制不仅减少了人力需求和场地经费,还通过多方协作提升了中华文化在海外中小城市的传播效能。

巴斯地区春节活动实践检验模型成效

巴斯(Bath)位于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是一座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距伦敦约156公里、布里斯托尔约21公里,人口94092人。巴斯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闻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城市内保留有大量乔治时代建筑,如皇家新月楼、圆形广场等。巴斯居民对中国文化持开放包容态度,城市内的东亚艺术博物馆专门展出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艺术和文化藏品,吸引了众多对东亚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和学者。目前,巴斯地区约有2000名中国留学生及3个中国留学生组织。

本研究以巴斯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Bath CSSA)2025年组织的春节活动为实验对象,围绕组织运营效能、文化传播效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核心维度,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活动数据分析多方法交叉验证策略,探索LMS模型的具体实践路径,力求为中国留学生组织在海外中小城市的文化传播效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

2025年,Bath CSSA共举办新春游园会和春节联欢晚会2场春节主题活动,总参与人数约300人。共收集139份活动反馈问卷(详见表1)。

image.png

表1:2025年英国巴斯地区中国留学生春节活动问卷调查情况

轻量化的活动策划。基于参与式观察发现,巴斯地区中国留学生群体规模相对较小,每年新生注册人数约为200人,导致传统舞台展演类文化活动陷入“高投入-低覆盖”的非均衡困境(平均单次活动成本1200英镑,实际参与者触达率仅38.7%)。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以轻量化传播范式,降低前期筹备时间和人力消耗,提高资源配置合理性。

实验组采用3小时快闪新春游园会的轻量化策划,通过减少对资金、人力和场地的依赖,以较低成本实现高质量的活动效果。建立“核心团队+志愿者协作网络”弹性模式,人力资源投入较传统模式减少54%。受访者N(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人手其实不太够。虽然只有12位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但他们服务了200多位参与者。我很惊讶这种轻量化的活动策划能带来这么好的效果,解决了我们一直以来缺人的大难题。”数据显示,实验组最终实现83.2%的留学生参与率,较往年均值提升了217%。实现了“轻量不减质”的活动创新。

模块化的活动设计。基于服务接触理论,实验组将新春游园会活动分解为趣味灯谜区、传统拓印区、剪纸体验区、棋牌游玩区、书法体验区、新春留言板6个独立且可重组模块,增强了活动的灵活性和参与性,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同时,活动现场提供文化体验导览地图,方便参与者自主规划体验路径。

这一活动设计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活动筹备过程中,得益于模块化管理的高效,实验组在经费、筹备周期、人力投入等方面相较舞台展演均有大幅缩减,分别降低了40%、50%和36.4%。其次,参与者在活动现场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参照导览地图自行规划文化体验路线,这赋予了参与者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实现了个性化体验。参与者可以选择从文化展示类活动开始,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后,再进入非遗体验区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或直接前往游戏互动区,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兴趣后再返回其他模块补充知识。这种自主规划的体验方式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沉浸感和满意度,还通过多样化的路径选择缓解了人流集中带来的管理压力。此外,个性化参与还增强了活动的包容性,使不同年龄、背景和兴趣的参与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验内容,从而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实验组在文化传播效能上表现突出,活动参与总人数相较舞台展演的60人增至260人,其中外国参与者更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104人,占总人数的40%。通过访谈进一步发现,实验组设计的互动环节增强了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使外国参与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受访者J(家长参与者)说:“孩子通过手工艺体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场布置也让人仿佛置身中国风礼堂。”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春节联欢晚会虽营造了节日氛围,但因中小城市中国留学生数量有限、演职人员短缺等原因,节目以流行歌舞为主,缺乏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元素,导致外国观众兴趣不足。受访者B(学生参与者)认为:“节目与普通文艺汇演无异,春节特色不突出。”此外,实验组将文化元素与互动结合,显著提升参与者文化认同与二次传播意愿。受访者L(高校教师)强调:“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教学展示了文化底蕴,年轻人的积极参与说明传统艺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image.png

表2:2025年英国巴斯地区中国留学生春节活动对比

共生性的合作方式。实验组与巴斯大学管理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构建“学生组织-大学-企业”三位一体的共生发展模式,有效缓解了“场地难”的问题。巴斯大学管理学院提供场地支持和资金赞助,并利用其校内传播渠道(如官网、社交媒体、邮件列表等)为活动进行宣传(两场活动都进行了线上、线下宣传,但只有新春游园会活动得到了学校官网的报道);Bath CSSA负责活动策划与执行,提供文化传播的实践动力和创意资源。

在经济效益方面,实验组通过该模式成功节省了约30%的场地租赁成本,显著降低了活动运营压力。在空间利用方面,大学提供的公共区域不仅满足了活动互动展示的空间需求,其高可见性和开放性更吸引了大量未预先报名的参与者。据现场统计,随机参与人数占总参与人数的45%以上,显著提升了文化活动的社会能见度。在管理效率方面,通过与学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场地的快速布置和灵活调整,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这种共生性合作模式实现了价值共创。作为合作方的巴斯大学管理学院将活动现场照片和相关材料用于中国市场招生宣传,有效推动了大学的多元化发展。正如受访者R(高校负责人)所言:“这次新春游园会是一次完美的中华文化展示,精良的策划团队和完美的场地规划让我们感到惊讶。我们的中国招生官将使用本次活动的照片作为宣传材料。”这种创新性的合作模式为中小城市文化活动策划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建立互利共赢的共生关系,不仅解决了场地资源匮乏的难题,更实现了文化传播、教育推广等多重目标,为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参考。

海外中小城市的中国留学生组织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面临资源有限、受众局限与模式陈旧等多重挑战。本文创新性提出LMS模型构建文化传播优化框架,并以2025年巴斯新春游园会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为中国留学生组织在海外中小城市开展文化传播提供了成功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在此过程中,还须注意操作规范。如人力资源配置应建立动态调配机制,通过志愿者轮岗制避免核心成员倦怠;使用公共空间须提前3-6个月与相关方协商,建议优先考虑大学、博物馆等成本较低且视野开阔的场地;资金管理须建立透明化台账,通过企业定向赞助与财务公示制度提升公信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LMS模型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文化活动中的适用边界,并考虑引入数字技术以创造更多创新场景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作者吴怡、王瑜媛、陶晴琪系英国巴斯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汤兆平系华东交通大学教授。本文为2024年江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XJG-24-5-1]研究成果)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1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